经过2个多月的赛程后,12月25日,期待已久的德阳天府旌城北天府中央湿地公园跨石亭江桥梁国际设计竞赛终于迎来了总决赛。
竞赛由德阳天府旌城管理委员会主办,公开招募期间,共计收到有效报名117份,来自国内大中型设计院、国内外优秀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新锐设计团队等数十家队伍提交方案。
最终,5个入围团队派出代表站上决赛舞台,由于疫情原因,决赛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呈现,虽然选手们无法面对面交流,但决赛的精彩程度却毫不逊色。
一番激烈角逐后,参赛编号QL0036的UN-GROUP未集建筑拔得头筹,赢得了所有评审的一致认可,二等奖则由参赛编号QL0019的PORTA传送门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获得,重庆开零建筑规划设计工作室(K0 STUDIO)、恒新寰宇设计集团、重复设计小组(RE-TRIO DESIGN GROUP)工作室分获三等奖。
第一位出场的重庆开零建筑规划设计工作室(K0 STUDIO)首先强调了桥梁并非孤立存在的个体,因此,团队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将构架“城、水、桥、湿地”的有机整体作为首要目标。
与此同时,打造“一桥一景、和谐多元”的桥梁景观序列,营造“品质、生态、开放、休闲”的城市空间,体现“现代、时代”的风格特征,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总体原则均在设计的具体方案中有所体现。
● 七桥鸟瞰效果图(上)、人行桥方案效果图(下),图片由重庆开零建筑规划设计工作室提供
七座跨石亭江桥荟聚七种鸟类,因此,团队分别以“凤舞九天”、“平湖归雁”、“白鸥争飞”、“双鹭齐飞”、“鹰击长空”、“神鸟轻栖”、“鸿鹄高飞”为设计主题,使桥梁在各展其美的同时做到整体和谐统一、交相辉映。
● 人行桥方案效果图(上)、水闸桥方案效果图(下),图片由重庆开零建筑规划设计工作室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拥有相当丰富的桥梁设计与施工经验,在概念方案中也提供了足够的细节支撑,包括桥梁各项数据、材质使用,以及实施工程的方案,为评审与观众了解方案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点评环节,评审蒋晓飞首先肯定了方案对于桥梁在城市空间的逻辑关系有着不错的解构,且概念完善、详尽。
冯广胜则提到方案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表达准确,但对于桥梁的受力情况和完成方案需要承受的代价还需要详细考量。
第二位出场的恒新寰宇设计集团提出了三个疑问:天府旌城需要什么样的桥?石亭江需要什么样的桥?市民又需要什么样的桥?答案是能缝合石亭江两岸分隔,打造公园ECO,并带来丰富生活体验的桥梁。
基于这样的想法,团队将桥梁分为7大空间原型,分别是桥面、双层桥面、桥墩、桥下、引桥、驳岸,及引桥延伸,并从每个小空间出发来打造桥梁。
其中,团队将在天府大道市政桥打造一个半圆环状的0公里打卡点,作为城市百里中轴起点的标识,而跨石亭江人行桥则强调桥梁与城市的视野联系,建立“漂浮在石亭江上的公园”,对于最特殊的水闸桥,团队采用类似心电图的曲线造型将步行系统架空,让桥梁具备了出彩的美观和观景的功能。
● 天府大道市政桥效果图(上)、跨石亭江人行桥效果图(中)、天虹路水闸桥效果图(下),图片由恒新寰宇设计集团提供
点评环节,评审王子耕认为,方案对城市策略有着比较清晰的认知维度,从小空间出发的想法也不错,且对空间尺度有所把握。
钟兵则称赞了“轻介入”的设计思路,其中,0公里标识的想法很有意思,在桥梁的选址也有所突破,这对空间编织来说尤为重要。
第三位出场的UN-GROUP未集建筑将“旌园栖游”作为设计的具体方案的主题,在团队看来,“河流生活就是德阳生活”,因此,要谱写关于石亭江的新篇章,就需要找到公园城市的德阳表达。“石亭江上桥,旌城园中岛,一江多连岸,天府织碧道”。
他们认为七座桥既是园林中的主角,也是配角,他们盼望用城市记忆来编织德阳通往未来的路径,“这个公园这些桥可以助力城市的发展,更可以承载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的向往和对于诗意烟火的热爱。”
方案用鹤渚、南滨、烟汀等《诗经》中与岛和岸相关的词句为桥梁命名,并将人行桥拆分为15个五边形、六边形的倒锥体浮岛单元,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多个功能组团,观鸟平台、江中茶馆、石亭剧场、雕塑公园、玻璃栈桥等丰富的空间类型穿插其中,形成多样化的栖游体验。
● 人行桥(上)、水闸桥(下)效果图细节,图片由UN-GROUP未集建筑提供
水闸桥的改造同样创意十足,基于桥梁的原本结构向江水两侧探出一个个平台,在平台的交错中布置活动与绿化空间,使桥梁成为两岸生活的展厅。天府大道市政桥则将两岸绿化在道路两侧缝合,并紧邻原有结构,形成一个个种满植物的半岛。
● 人行桥效果图(上)、水闸桥效果图(中)、天府大道市政桥效果图(下),图片由UN-GROUP未集建筑提供
点评环节,不少评审都表达了对方案的喜爱,王子耕对桥梁既是主角也是配角的说法十分认同,并认为方案的尺度拿捏到位,整体融洽,颇具“留白的智慧”。
刘艺则提到,绿色的桥很适合德阳这一个地区,而且桥梁本身也成了目的地,方案还延续了四川的廊桥传统,是很成熟的设计方案。
第四位出场的重复设计小组(RE-TRIO DESIGN GROUP)工作室以城市视角为出发点,以水为脉,希望能够通过桥梁将空间串联起来。
“我们将桥梁视作公园城市里的风景容器,就如公园里的廊与亭,既提供了信步游走的便利,也适合欣赏风景。桥梁不仅沟通河流两岸的交通,也缝合公园城市两岸慢行系统。”
● 水闸桥(上)、人行桥(下)人行视角效果图,图片由重复设计小组(RE-TRIO DESIGN GROUP)工作室提供
其中,人行桥宛如一条飞扬的丝带隐于湿地公园之中,东侧连接引桥活动广场,西侧呈螺旋状景观廊,主体部分由斜拉索系统支撑,在优美的外形之下融入多功能城市活动。
水闸桥在原有结构基础上加建通行设施与停留设施等,并将检修空间藏于桥梁之中,使桥梁美观度和趣味性大幅度的提高。市政桥则以最小化改动为原则,形如飞鸟起落的构筑体增加了桥梁立面辨识度。桥与桥之间,空间的透视关系也被拿捏得十分到位。
● 水闸桥(上)、人行桥(中)、市政桥(下)水上视角效果图,图片由重复设计小组(RE-TRIO DESIGN GROUP)工作室提供
● 方案细节,图片由重复设计小组(RE-TRIO DESIGN GROUP)工作室提供
点评环节,钟兵认为方案与城市动线系统高度关联,说明团队对桥梁设计的研究是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且具备与之匹配的落地性和执行力,如果再增加些地域性要素就更加好了。
冯广胜也认为方案综合考虑比较到位,其中,他尤为欣赏天府大道行政桥的部分,具有鲜明的特点。
最后一位出场的PORTA传送门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将公园城市建设视为对生态认知缺失的纠正及城市发展转折点,并由此延伸出对生态城市的理解,提出“底、轻、引、立”的设计策略,即生态优先,凸显绿蓝底图,轻巧介入,融合生态布局,重视引导,交织生态文明,以及门户形象,彰显当地文化。
在团队看来,人行桥不仅是连接之桥,也是生态交融之桥,方案采用如折扇一般的构型,将桥梁分为上下两个观景平台,随着桥身轻盈形态展开,每一位桥上的行人都有观远景、观鸟与亲水三种路径可供选择。
而市政桥则是“门户之桥”,通过桥梁两侧增加生态廊道的方式实现“轻介入”,树地标,如丝带飘洒而下的桥体增加了公共空间和观景场景,使人沉浸于自然之中。
水闸桥高低起伏的廊道同样承载了不同的城市活动空间,使得多个场景和谐并存,桥梁空间独立又交融。“不一样的区域的设计表达形成多样的互动景象,共同构筑以生态为本底的独特城市形象。”
点评环节,蒋晓飞评价方案整体平和中带有变化,属于各方面问题都解决比较圆满的方案。
刘艺则认为方案在既有实践的路线上做了改良和尝试,从而引发对实践的思考,并不是每一座桥天然就能成为地标,这个题目本身就是难点。
至此,德阳天府旌城北天府中央湿地公园跨石亭江桥梁国际设计竞赛圆满落下帷幕。
竞赛虽暂且告一段落,城市与桥梁的故事却并未结束,未来的德阳天府旌城将走向何处,更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