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推进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水闸作为调节水位、控制流量的水工建筑物,具有挡水和泄(引)水等多种功能,是江河湖泊防洪调度、排涝挡潮、引水供水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自然灾害损失、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 —、基本情况 我国水闸数量多、分布广。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水利系统管辖的小(1)型以上水闸共40997座。其中大型水闸1062座(最大过闸流量1000立方米/秒及以上),占全国水闸总数的3%;中型水闸6719座(最大过闸流量100立方米/秒—1000立方米/秒),占全国水闸总数的16%;小(1)型水闸33216座(最大过闸流量达到20立方米/秒—100立方米/秒),占全国水闸总数的81%。 从水闸的基本功能看,全国水闸中承担防洪功能的占46%,灌溉功能的占39%,排涝功能的占9%,防潮功能的占5%,承担其他功能的占1%。但我国水闸大部分建于20世纪50~70年代,限于当时经济、技术条件,建设标准不高,且运行多年,缺乏维修养护经费,老化失修严重,在全国近4.1万座小(1)型以上水闸中,约有2/3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情况,存在着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总体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成为中国水利工程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二、有一定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国水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病险问题突出。2008年6月,水利部组织各地在安全鉴定或安全评估基础上,开展了全国水闸安全状况普查。根据结果得出,全国近4.1万座小(1)型以上水闸中,三类闸、四类闸共2.97万座,占全国水闸总数的72%,病险问题十分突出。二是除险加固进展缓慢。到目前为止,中央仅在大江大河整治工程中安排了28座骨干水闸的除险加固。近几年,各地投资约44亿元,对299座大中型病险水闸进行了除险加固(加固数量仅占大中型水闸总数的4%),全国大范围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作尚未开展。三是工程管理不规范。我国部分水闸尤其是小型水闸管理机构不健全,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水闸违章运用情况和险情事故时有发生。四是管理经费不足。我国70%以上的水闸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些水闸都会存在着工程建设标准低,工程质量差的情况,在几十年运行期间,由于管理经费缺乏,检查观测、维修养护等管理工作难以到位,造成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安全风险隐患较多,水闸安全管理的工程基础条件薄弱。 造成这样一些问题的成因,一是历史原因及经济技术条件限制。大部分病险水闸工程修建在“”、“文革”、“学大寨”等特殊的历史时代,限于当时总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都不高,致使许多水闸建成初期就存在不少问题。二是设计标准低,工程长期超标准运行。建闸时的气象、水文资料少,系列短,经过几十年的运用实践,对于同样的洪水重现期,设计洪水的洪峰和洪量有几率发生很大的变化,造成现有水闸的防洪标准不够,长期超标准运行。三是水闸工程管理投入相对不足,管理设施不完善。由于长期受“重建轻管”思想的束缚,使得工程管理投入相对不足,工程的运行管理较长一段时间处于无标准、无定额、无稳定投入的不正常状态,给正常运行造成很大困难。影响到水闸的安全运用和兴利效益的发挥。 三、建议 水闸是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具有排涝、引水(供水、灌溉、纳潮、壅水)、挡潮蓄淡、节制、分洪、退水、通航等多种用途,是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目前,全国约2/3的水闸带病运行,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议: 1、加快启动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建议从2011年起,全面启动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作,在国家基本建设资金中增列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专项资金,支持地方开展除险加固工作。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国家要加大对地方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的补助力度,中央与地方1∶1的配套,落实病险水闸除险加固资金。 3、加强管理,落实维修养护资金。国家对跨省的流域性工程,要落实维修养护资金,建议由国家、省、地方各落实1/3维修养护资金,开展正常的维修养护工作,以确保流域性工程的安全运行。同时,要制定水闸有关管理规定,指导地方加强水闸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上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