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令(第8号)

发布时间:2023/12/11       来源:文化建设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已经2022年10月27日自然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保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地质灾害防治活动的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质灾害防治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或者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国土空间规划时,对建设工程或者规划区遭受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建设工程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作出评估,提出具体预防治理措施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指开展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专项地质工程措施,控制或者减轻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的工程。

  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甲级、乙级资质的审批和监督管理。

  (一)具有企业法人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其中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施工资质应当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二)具有资源与环境类、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其中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专业方面技术人员中退休人员数量不超过本办法规定的专业方面技术人员最低数量要求的百分之十;

  (三)具有与从事的地质灾害防治活动相适应的技术装备和设施,其中申请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应当具备全站仪、水准仪、探地雷达等设备,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施工资质应当具备全站仪、水准仪、锚杆锚索钻机、凿岩机等设备;

  第八条除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条件外,申请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的单位还应当具备以下人员和业绩条件:

  1.人员条件:申请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施工资质的单位,资源与环境类、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方面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人,其中高级、中级技术职称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五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十人;

  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资源与环境类、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方面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人,其中高级、中级技术职称人员总数不少于十五人,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五人。

  2.业绩条件:申请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的单位,在申请之日前五年内应当独立承担并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项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项目总数不少于五项,完成项目总经费不少于六十万元;

  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施工资质的单位,在申请之日前五年内应当独立承担并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施工项目不少于五项,完成项目总经费不少于五千万元;

  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在申请之日前五年内应当独立承担并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项目不少于五项,完成项目总经费不少于三十万元。

  人员条件:申请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资源与环境类、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方面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十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三人;

  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施工资质的单位,资源与环境类、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方面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不少于五人。

  建设项目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的分类,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有关国家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具有甲级资质的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可以承揽相应一级、二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

  具有乙级资质的地质灾害防治单位,仅可以承揽相应二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

  同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理单位与实施工程单位不得具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第十二条申请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的单位,应当向单位登记注册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三)有关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名单、身份证、职称证书、学历证书、申请前连续三个月由本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记录文件,技术负责人的任命或者聘任文件;

  除前款规定的条件外,申请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工程勘查设计甲级资质的单位,还应当提供相关业绩的项目合同、验收报告或者专家评审意见;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施工甲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甲级资质的单位,还应当提供相关业绩的项目合同、验收报告。

  第十三条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申请单位提出的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格申请,应该依据以下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三)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单位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请。

  第十四条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以网上受理、审查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格申请。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依据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条件,对申请材料来审查。

  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来评审。必要时能够直接进行实地核查。

  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前,应当对拟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单位做公示,公示时间不可以少于五个工作日。公示期满,对公示内容无异议的,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作出审批决定;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复核。

  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地方实际,细化审批标准和流程,明确核查重点和核查方式。

  第十五条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格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书面决定。

  因特殊情况在二十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能延续十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单位。

  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作出批准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决定的,应当向申请单位颁发资质证书,并予以公告。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单位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电子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证书和纸质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证书具有同等法律上的约束力。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证书样式由自然资源部统一规定,实行统一编号。

  第十七条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业的,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理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六十个工作日前向单位登记注册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延续申请,并依照本办法第十二条有关法律法规提交申请材料。

  受理延续申请的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十八条地质灾害防治公司名称、住所发生变更的,应当在有关事项变更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向单位登记注册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交有关部门的核准材料,申请换发新的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证书。

  第十九条地质灾害防治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单位登记注册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予以注销资质:

  第二十条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证书遗失、损毁的,可以向单位登记注册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申请补领。

  第二十一条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在获得地质灾害防治单位乙级资质证书两年后,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甲级资质条件的,能申请相应甲级资质。

  第二十二条地质灾害防治单位与其他单位发生合并或者由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企业,需要变更公司名称的,应当向单位登记注册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申请换发新的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证书。除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材料外,申请单位还应当提交上级单位或主管部门关于合并或者转制的批复文件;企业无上级单位或主管部门的,应当提交公司合并方案及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发生分立的,应当及时向单位登记注册地的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证书注销手续。分立后需要继续从业的,应当重新申请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

  第二十三条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监督管理服务平台填报地质灾害防治单位有关管理信息。

  自然资源部能采用网上审查和实地核查等方式,对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审批情况做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应当在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监管服务平台填报单位基本情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等地质灾害防治活动等信息,并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五条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质量安全管控职责及工作流程,保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

  第二十六条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采取随机摇号的方式,按照不低于百分之十的比例确定抽查的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组织对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情况和从事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情况做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情况的监督管理,重点对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项目业绩真实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等情况进行检查。

  第二十八条市、县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活动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理应当配合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文件、资料,不得隐瞒、拒绝和阻碍。

  第三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取得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证书或者超越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业务的;

  (二)以其他单位的名义或者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业务的。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证书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申请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的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作出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按照程序将其列入地质勘查单位异常名录,在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监督管理服务平台上予以公示。该单位在一年内再次申请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的,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不予受理。

  第三十四条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证书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予以撤销;并按照程序将其列入地质勘查单位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该单位在三年内再次申请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的,省级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不予受理。

  第三十五条监督检查中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按照程序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其列入地质勘查单位异常名录,在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监管服务平台上予以公示。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审批和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所称资源与环境类相关专业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矿产、地质勘查、地质勘探、地质学等专业。

  本办法所称土木水利类相关专业包括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工结构工程等专业。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施行前取得的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甲级、乙级资质证书,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内继续有效。

  本办法施行前取得地质灾害防治单位丙级资质的单位已经承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的,可以按照原资质管理办法规定的从业范围继续完成相关项目;需要承揽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的,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申请地质灾害防治单位乙级资质。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原国土资源部2005年5月20日发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29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实施工程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0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1号)同时废止。

  《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已经2022年10月27日自然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Copyright © bob体彩官网综合_app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10138号    Sitemap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