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建设

中国首次参与国际海洋法法庭口头程序

发布时间:2023/12/25       来源:文化建设

  “这是我国首次参与国际海洋法法庭口头程序,也是我国继2009年在国际法院参与科索沃咨询意见案口头程序后又一开创性国际司法实践。”

  “我们应通过在重要国际司法机构发声,坚决维护好国家发展权益,广泛团结包括小岛屿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增强对国际规则的影响力、塑造力,展示我国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良好形象,推动全球治理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各方对中国普遍抱有高度期待,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代表,相关观点极具分量且独到深刻,中国声音更是对法庭客观、平衡、理性了解各方诉求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9月15日,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马新民代表中国在国际海洋法法庭涉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咨询意见案口头程序中进行陈述,阐述中国关于管辖权和有关国际气候变化法以及国际海洋法问题的立场和主张。

  近日,马新民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这是中国首次参与国际海洋法法庭口头程序,也是中国继参与国际法院科索沃咨询意见案口头程序之后又一重要国际司法实践,对新兴经济体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了引领作用。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代表,中国声音对法庭客观、平衡、理性了解各方诉求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再次证明了“世界需要中国声音和方案”。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在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司法实践中不能缺位。”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刚刚于9月底结束口头程序的国际海洋法法庭咨询意见案的基本情况。

  马新民:2022年12月12日,小岛屿国家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与国际法委员会请求国际海洋法法庭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国在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海洋环境影响方面所承担的义务发表咨询意见。2023年6月,中国、印度、巴西、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34个《公约》缔约国及联合国、非洲联盟等9个国际组织应法庭邀请提交书面意见。9月11日至25日,法庭举行口头程序,听取中国、英国、印度等33个《公约》缔约国和非洲联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太平洋共同体等3个国际组织口头陈述。

  记者:请介绍一下中国政府为何需要参加本咨询意见案?有何重要意义?各方对中国政府口头陈述评价如何?

  马新民:本案是首起由全球性司法机构处理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案件,涉及气候变化、海洋环保规则解释和适用及其互动,有几率会成为影响今后国际司法实践的先例,对全球治理和秩序构建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也与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体系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的权利义务密切相关。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在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司法实践中不能缺位。我们应通过在重要国际司法机构发声,坚决维护好国家发展权益,广泛团结包括小岛屿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增强对国际规则的影响力、塑造力,展示我国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良好形象,推动全球治理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这是我国首次参与国际海洋法法庭口头程序,也是我国继2009年在国际法院参与科索沃咨询意见案口头程序后又一开创性国际司法实践。各方对中国普遍抱有高度期待,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代表,相关观点极具分量且独到深刻,特别是在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以及俄罗斯未参与情况下,中国声音更是对法庭客观、平衡、理性了解各方诉求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法庭书记官处感谢中国参与口头程序,认为这是对法庭工作的有力支持。部分国家代表在陈述中援引并赞同中方的重要观点。多国代表团和来自英国、南非等国的顶尖国际法专家和律师向中方表示祝贺,认为中国发言“很出色”“印象非常深刻”“富有力量”。这再次证明了“世界需要中国声音和方案”。

  马新民:中国此次参与国际海洋法法庭咨询意见案采取了两步走方法,第一步是于6月15日提交书面意见,阐述法庭全庭没有咨询管辖权的立场,同时正面阐述我国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政策、立场、主张和举措。第二步是于9月15日派代表出庭作口头陈述。

  口头陈述最重要的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重申我国在书面意见中的一贯立场,反对法庭全庭咨询管辖权,并适度回应有关国家在书面意见中提出的有关支持管辖权的新论据。第二部分是实体问题部分,首先将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对海洋环境的有害影响定性为主要是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法问题,同时还涉及国际海洋法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国际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法和国际海洋法在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上的作用,重点从两个维度陈述:一是国际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法在处理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及其对海洋的不利影响问题上处于基础和首要地位,阐述了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法的核心要义,强调各方应充分尊重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法的原则、规则及立法精神。二是《公约》在保护保全海洋环境免受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不利影响方面发挥辅助作用。强调解释和适用《公约》应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体系保持一致,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对海洋的影响自成一类,不应将其定性为“海洋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问题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能适用《公约》有关国家责任制度。此外还阐述了各国在《公约》框架下应承担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有关适应措施、开展国际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科学技术援助、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的义务。第三部分是中国的实践。重点阐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发展中大国为全球气候治理所作重要贡献。

  马新民:本咨询意见案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关于管辖权,各方对《公约》包括《国际海洋法法庭规约》是否赋予了法庭全庭咨询管辖权存在争议。中国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明确反对法庭全庭具有咨询管辖权。英国、澳大利亚等此前曾明确反对法庭全庭咨询管辖权,在本案中或表示法庭应明确其管辖权范围,或未作出表态。其他参与方多认可法庭全庭具有咨询管辖权。法庭持续扩张咨询管辖权的倾向值得关注。

  本案实体问题涉及《公约》和《框架公约》体系的关系、温室气体排放是否构成污染等问题,各方观点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观点认为《公约》在处理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海洋影响方面居于中心地位。温室气体排放属于《公约》下的“海洋环境污染”,《公约》缔约国在此方面承担比《框架公约》体系更多的义务。如未能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温控目标,可触发国家责任和《公约》争端解决机制。受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影响较大的小岛屿国家、孟加拉国和一些非洲国家等持此类观点。第二类观点认为《公约》和《框架公约》体系互为补充。尽管温室气体排放构成《公约》下的“海洋环境污染”,但缔约国在《公约》下承担的海洋环保义务原则上不应超越《框架公约》体系的范围,并且本案不涉及国家责任问题。欧盟、英国、澳大利亚等持此类观点。第三类观点认为,处理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应遵循《框架公约》体系这一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主渠道。温室气体排放不构成污染。即便认为《公约》部分条款有适用空间,也须充分尊重各国发展权利和《框架公约》体系的规则、原则和精神,不得超出其范围。中国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大国持此类观点。

  “中国切实履行《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体系下的各项义务,采取比较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

  记者:一些国家在陈述中提到了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行动,能否介绍一下中国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政策和举措?

  马新民:中国切实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体系下的各项义务,采取比较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立法层面,中国已在宪法中写入生态文明,并制定了包括环境保护法在内的生态环保类法律30余件、国务院行政法规百余件、地方性法规千余件。司法层面,中国以新时代环境司法理念,贯彻落实最严法治观、预防性司法、生态权益优先等重要原则和理念,加强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司法应对。政策层面,自2020年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中国已建立落实“双碳”目标的“1+N”政策体系,组织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提升ECO碳汇能力,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双碳工作迈出坚实步伐。(法治日报)

  受极地居民北极熊的“大厚毛衣”启发,浙江大学教授柏浩和副教授高微微悟出了一种新策略。气凝胶涂层容易脱落,材料气凝胶含量有限,耐磨、抗拉伸等力学性能不佳等问题,限制了下一代保暖衣物性能提升的空间。

  记者21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大型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搭载我国自研“海经”拖缆地震勘探系统,完成了珠江口盆地2600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

  题:我国将多措并举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据农业农村部消息,下一步将着力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面积,着力提高单产。

  在国家电投山东海阳核电项目现场,4台汽水换热器正在24小时不间断稳定运行,每小时可供出零碳热量1651吉焦。走进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南露天煤矿装车站,卸料溜槽繁忙运作,管道内的原煤经过抑尘站封装后运出,去往东北。

  据预报,21日至24日西北地区东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及以南大部地区日最冷气温或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5℃以上,部分地区偏低7℃以上。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厄尔尼诺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总体偏暖,但阶段性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也就是说冷暖起伏比较明显。

  12月21日,商务部会同科技部修订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经营主体应对照目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办法》等规定,履行有关出口许可、合同登记等手续。

  近日,我国开通全球首条1.2T(传输速率每秒1200G比特)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它是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清华大学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共同协作研制。

  南开大学教授陈永胜、刘永胜、马儒军科研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柔性且可持续的个人体温调节衣物系统。这种新型太阳能热管理系统可以充分的发挥有机太阳能电池和电卡热管理器件的柔性特征,将其集成应用于衣物,既智能又不影响穿着体验。

  “大模型训练需要大量数据,因此对算力的要求很高。对此,参加会议的专家呼吁,解决算力难题,应重塑大模型算力生态,助力国产AI芯片系统练好“内功”。相较于芯片本身的硬件性能提升,郑纬民认为,通过营造生态,提升国产AI芯片的“包容力”更加急迫。

  记者20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自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54天,为期6个月的飞天之旅已完成近三分之一,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一次出舱活动。目前,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具备开展出舱活动条件。

  记者20日从商务部获悉,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等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通过数字化赋能推动生活服务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报告研判的187项工程前沿包括93项工程研究前沿和94项工程开发前沿,涵盖机械与运载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能源与矿业工程,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环境与轻纺工程,农业,医药卫生,工程管理9个领域。

  在这种背景下,张鑫团队创新性研发出拉曼光谱探针,为深海探测提供抓手。张鑫表示,该研究细化了水合物分解过程与海水深度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气体水合物分解演化机制的理解,填补了天然气水合物原位上升过程数据的空白。

  先进的AI工具、月球任务和超高速超级计算机将在未来一年塑造科学研究。天文学家依然担心,由于慢慢的变多的明亮人造卫星群正在用光污染夜空,新的地基望远镜数据可能更加难以获得。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中国科学报》就此邀请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和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教授袁道阳做多元化的分析解读。

  喷气推进实验室研究人员瑞安·罗加林说,视频信号从深空传送到地面的速度比经互联网从帕洛马天文台海尔望远镜传到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速度还快。据法新社报道,研究人员曾展示从近地轨道和月球利用激光传输信号,“灵神星”探测器则首次在深空展示这一技术。

  AS700载人飞艇于2018年6月批复立项,同年8月启动实施,共生产3架艇,其中01架为无人型技术验证艇,于2023年完成全部科研试飞;02/03架为载人型适航验证艇,分别于2022年12月和2023年9月首飞。AS700载人飞艇采用常规单囊体布局,流线型气囊外形,四片“X”型硬式梯形尾翼,单点单支柱式不可收放起落架。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会议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自然科学基金将稳步扩大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对试点设立的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实行经费包干制。

  19日,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优秀科技工作人员,分别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科学发现或作出了突出贡献。

  研究发现,过去约两千年来,河西走廊地区至少发生两次大规模的人群迁徙和融合。

Copyright © bob体彩官网综合_app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10138号    Sitemap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