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部和长江下游左岸,涉及5市17个县市区。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安徽省最具实力、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经济板块,在安徽省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策略中地位尤为重要。
2020年8月19日,习亲临巢湖察看水势水情。他提出:“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习视察巢湖重要讲话为巢湖流域治理保护指明了方向,把巢湖流域治理与保护推向了新的高度。
安徽省巢湖管理局作为巢湖综合治理专门机构,开启水闸标准化建设之路,把巢湖流域主要控制性枢纽工程(4座大型水闸、3座中型水闸)率先打造成巢湖最美名片。
巢湖管理局在标准化建设工作中,统筹部署建设六大基本建设项目,总投资7亿元,其中对4个大型水闸进行除险加固改造。2座水闸获得安徽省建设工程“黄山杯”奖,为标准化建设之路奠定了基础。
2019年4月,巢湖管理局谋划水闸标准化建设之路,要求水管单位对照水闸技术管理规程、规范等逐条逐项落实相关制度和条款,划定了标准化建设基本要求。
2020年4月,水利部委托淮河水利委员会对巢湖管理局闸站进行“四不两直”检查,察觉缺陷,立行立改,及时弥补了标准化建设过程的不足。
2011年区划调整改革,当年9月,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成立,巢湖通江的“七闸一站”划归该局管辖。因特殊历史原因,缺乏畅通的业务指导,水闸运行管理上的水准不断下降,工程设施及面貌落后。
2016年流域遭遇汛情时,闸站运行管理和安全问题凸显,直接影响到了巢湖流域防汛抗旱和防洪安全。
面对问题,巢湖管理局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决定开启标准化建设之路以改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落后的状况。
标准化建设既要破解运行管理上的“燃眉之急”,又要积蓄“长远之利”,这离不开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巢湖管理局多次组织职工到江苏省江都水利枢纽、淮安水利枢纽,浙江省千岛湖闸,安徽省蚌埠闸、杨湾闸、罗管闸等先进闸站调研,学习管理经验。同时,在全局广泛开展闸站建设管理大调研、大讨论,理顺工作思路。通过学先进、找差距、树标杆、定目标,为标准化建设确定好“路线图”,绘好“时间表”,制定好“任务书”。
经过科学研究,巢湖管理局决定分层、分批次进行达标创建。2020年年底,巢湖管理局确定将巢湖闸、新桥闸作为省级标准化创建的“领头雁、排头兵”,并要求其他大中型水闸标准化建设紧随其后不掉队,按照同一标准,统一要求部署。2021年年底,巢湖闸、新桥闸标准化建设如期通过省级评价。
2022年,在示范引领下,其他水管单位积极主动申报省级标准化达标评价,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4个水闸通过标准化建设评价。
精准施策出“实招”。巢湖管理局实行“四查四看”,让标准化建设“实”起来。查组织管理,看水闸是否按规章制度落实;查工程设施,看是否按照规程规范进行保养;查运行管理,看是不是真的存在安全运行隐患;查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看是不是满足运行管理要求。通过不断查找问题、处理问题,逐步对标对表标准化评价要求。
精准推进用“实功”。首先,坚持长规划、短安排,分年度完成重点目标任务。2019年,完成各类标准制度修订完善并汇编成册,关键制度、图表上墙明示;2020年,完成闸站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2021年,完成防汛抗旱手册、防汛抢险案例汇编、水闸技术管理办法、水闸技术管理手册等编撰修订工作;2022年,完成水闸标准化管理手册、各类操作规程手册批复与备案。其次,坚持边学边改,分阶段解决实际问题。第一阶段是对硬件进行投入,直接邀请有标准和示范经验的单位对启闭机房进行一次性系统整改提升;第二阶段是对闸管单位自身做补充完善,改善旁边的环境;第三阶段是改造提升闸站管理自动化、信息化,将闸站的运作时的状态、工情、水情接入数字巢湖平台,并与安徽省水文系统对接,解决巢湖流域主要控制性枢纽汛期联防联控的问题。
精准落地见实效。为落实好标准,水管单位对标对表,落实责任到人,保障了水闸标准化建设在运行管理中的质量和实效。
组织创新。主管部门专门成立了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标准化工作专班等,指导基层开展创建和申报工作。每年组织召开标准化管理现场观摩会,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推动标准化建设。
制度创新。将闸站标准化建设考评纳入基层单位年终综合考评,明确基层先进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先进个人只能从闸站标准化建设良好以上单位中产生,竞争激励的制度使得标准化建设事半功倍。
经过一系列创建工作,巢湖管理局的水利工程通过标准化建设迎来了巨变,走进了水闸标准化的新时代,正朝着国家级水闸标准化之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