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实施“以工代赈”新模式,通过统筹好各领域相关资金,充分的发挥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群众参与三方作用,建立多重利益联结机制,切实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事要怎么干”“利将如何分”等问题,实现了农村产业持续兴旺、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群众收入持续增长等多重效益,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我年纪偏大,家里还有人需要照顾,不能出远门,就在家门口干点活补贴家用。”谈起村里以工代赈项目上的工作,石台县小河镇狮山村村民陈少虎笑得合不拢嘴。今年2月,狮山村以工代赈项目开工,陈少虎和周边群众一起,参与到村庄护坝修复作业中,实现增收22000多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年以来,我市充分的发挥以工代赈政策作用,规范和加强新形势下以工代赈管理,确保“赈”出实效。以狮山村村庄护坝修复工程为例,项目积极吸纳当地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务工,同时对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体开展技能培训,量身定制岗位,确保以工代赈取得实效。通过实施该项目,共为群众发放劳务报酬34.1万元,带动群众务工61人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3人次。
石台县以工代赈项目专员胡良胜介绍,石台县在农村交通、农田水利、产业基地配套设施、人居环境等涉及“三农”建设中,把以工代赈方式融入到项目论证、施工合同、开工公示等环节,明确吸纳务工群众数量、发放工资标准等,确保以工代赈落到实处。
7月26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顺利注入导管,池州长江公铁大桥南岸主墩钻孔桩施工全部完成,大桥建设迎来重大节点。
“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尽可能多地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实现就业增收。”作为安徽省以工代赈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池州长江公铁大桥建设项目采取“培训+上岗”等方式,全力挖掘适用于以工代赈的工作岗位,目前涉及普工、瓦工、木工等7个岗位。项目累计以工代赈用工215人,开展技能培训215人,已发放劳务报酬212万元。
市发改委副主任胡日红说,目前全市实施适用以工代赈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3个,其中列入适用以工代赈的省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清单项目3个,分别为池州长江公铁大桥、池州市升金湖泵站工程、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项目;列入市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清单3个,分别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工程、池州市九华河下游段综合治理工程、池州市历史背景和文化区保护更新项目—金池路一期(沿江路—春江路)道排工程;县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7个。
“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安排以工代赈专项资金2843万元。在带动困难群众就业增收、激发内生动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以来,我市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将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的劳务报酬占比由此前的10%以上提高至30%以上,将财政衔接资金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的劳务报酬占比由此前的10%以上提高至20%以上,并尽可能多地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累计发放劳务报酬2472.66万元,吸纳务工群众1096人,培训889人。
“今年,在积极推行以工代赈项目专员的基础上,我市率先在全省试行以工代赈项目(主办)联络员制度,将务工岗位延伸至项目先行临建工程,尽最大可能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胡日红表示,我市将充分的发挥以工代赈的作用,推动以工代赈政策逐步实现从专项扶贫政策向兼具就业促进、基本建设、应急救灾、收入分配、区域发展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帮扶政策转型升级。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