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市接连发生台风暴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随着6月份的到来,我市将全面进入汛期,综合分析气象条件、水利工程基础等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为提升全市人民水旱灾害防御意识和能力,市水利部门特推出以下水旱灾害科普知识。
水旱灾害包括河湖洪水、渍涝灾害、山洪灾害(指由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台风灾害、干旱灾害、供水危机以及由洪水、地震等引发的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水闸倒塌等次生、衍生灾害。
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季节性水位上涨的时期。汛情就是汛期水位涨落的情况。
滨州市的汛期段为每年的6月1日至9月30日,主汛期为7月1日至8月31日。
防汛是指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在洪水预报、防洪调度、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
防洪是指研究洪水规律与洪灾特点,并采取各种对策,以尽量减轻或防止洪水危害的一项水利工作。
防汛防台风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四级标准,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中雨:12小时降水量(毫米)5.0~14.9或24小时降水量(毫米)10.0~24.9;
大雨:12小时降水量(毫米)15.0~29.9或24小时降水量(毫米)25.0~49.9;
暴雨:12小时降水量(毫米)30.0~69.9或24小时降水量(毫米)50.0~99.9;
大暴雨:12小时降水量(毫米)70.0~139.9或24小时降水量(毫米)100.0~199.9;
特大暴雨:12小时降水量(毫米)≥140.0或24小时降水量(毫米)≥200.0。
山洪是指由于暴雨、拦洪设施溃决等原因,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其中暴雨引起的山洪最为常见。
山洪灾害是指由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溪河洪水泛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
水库是把坝上游集水面积内的雨水拦蓄起来,以调节天然径流,为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服务的工程。
平原水库是指为供水、灌溉等目的,在平原地区,利用局部低洼地圈筑围堤进行蓄水的工程设施。
中国水利工程中对水库的级别划分共分大(一)、大(二)、中、小(一)、小(二)五个等级。大(一)型水库库容大于10亿立方米;大(二)型水库库容大于1亿立方米而小于10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0.1亿立方米而小于1亿立方米;小(一)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0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万立方米。
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的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固定基准面的高程,以米计,全国统一规定采用黄淮海为基准面。
在汛期水库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水库在汛期预留所需防洪库容的下限水位。这一水位是根据防洪标准、工程现状以及汛期洪水特性而制定的。
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预警信号和河道的现状指标,按照发生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预警分为四个级别:
(1)骨干河道流域内暴雨预报或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支流发生中洪水,干流发生小洪水;骨干河道干流堤防出现险情,称为Ⅳ级预警。
(2)骨干河道流域内暴雨预报或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干流发生中洪水;干流堤防出现较大险情,称为Ⅲ级预警。
(3)暴雨或台风橙色预警信号;骨干河道干流发生大洪水,洪涝灾害严重;干流堤防出现重大险情,称为Ⅱ级预警。
(4)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骨干河道干流发生特大洪水(超标洪水),洪涝灾害严重;干流堤防多处出现重大险情;河道发生漫溢或决堤,称为Ⅰ级预警。
全市共有市级骨干河道5条,分别为小清河、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漳卫新河。
全市共有注册水库54座,其中:中型水库15座(秦台水库、孟家水库、韩店水库、码头水库、思源湖水库、恒业湖水库、兴业湖水库、打渔张渠首水库、龙潭水库、仙鹤湖水库、东海水库、西海水库、埕口水库、三角洼水库、北海水库);小型水库39座,其中滨城区4座,沾化区3座,邹平市21座,惠民县1座,阳信县2座,无棣县10座,高新区1座。
防汛“三个责任人”指小型水库防汛行政责任人、防汛技术责任人和防汛巡查责任人。
防汛行政责任人主要职责是负责水库防汛安全组织领导;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水库防汛安全重大问题;落实巡查管护、防汛管理经费保障;组织开展防汛检查、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组织水库防汛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定期组织开展和参加防汛安全培训。
防汛技术责任人主要职责是为水库防汛管理提供技术指导;指导水库防汛巡查和日常管护;组织或参与防汛检查和隐患排查;掌握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结论;指导或协助开展安全隐患治理;指导水库调度运用和水雨情测报;指导应急预案编制,协助并参与应急演练;指导或协助开展水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参加水库大坝安全与防汛技术培训。
防汛巡查责任人主要职责是负责大坝巡视检查;做好大坝日常管护;记录并报送观测信息;坚持防汛值班值守;及时报告工程险情;参加防汛安全培训。
1、汛期出行,要合理规划行程,尽量避免在雷雨天气出行,或者选择绕避路线,远离河道、山区。不要在地下人行通道、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内涝高发地驻留,不要在积水路段行走,不要靠近有旋涡的地方,防止跌入水井、地坑。
2、居住在低洼地区的居民,可以提前筑高门槛或在门外放置沙袋,防止积水入侵。若积水进屋,要及时切断电源和气源。
3、养成汛期关注天气预报、山洪预警的生活习惯,做到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做好家庭防护准备,确保安全。
4、碰到险情有通信条件的,可利用通信工具向110或119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要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土坯房的屋顶。
溪河洪水迅速上涨时,不要沿着河谷跑,应向河谷两岸高处跑。山体滑坡时,不要沿滑坡体滑动方向跑,应向滑坡体两侧跑。不要在大树、陡崖或易滑区避雨。不要轻易过河,要等河水消退后过河,或长距离绕行过河。暴雨过后,洪水并未完全消退,不要立刻到河道、沟谷、水库、塘坝、谷坊等危险地带和土质松软地带作业或玩耍。
当身处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应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方撒离。一般情况下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脱离危险地段,脱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向下或向上跑是非常危险的。
虽处于非滑坡区,但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政府机构或单位。
政府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迅速组织群众撒离危险区及可能的影响区,通知下游的人们做好撤离的准备。注意因滑坡可能危害的某些生命线工程(水库、干线铁路、干线公路、通讯设备、干渠等)所引发的次生灾害或第三次灾害。注意调查滑坡是否有间歇性活动的特点,尽可能确定其再次活动的可能性和时间。
一是安排家人向高地、避洪台转移,或立即爬上屋顶、大树、高墙等暂避(泥坯屋、墙不可;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不可);二是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三是利用已准备好的救生器材或迅速找些门板、桌椅、大床、大块泡沫塑料等能飘浮的材料扎成筏转移到较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