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座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千百年间,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作为成都当之无愧的“第一水源”,都江堰携岷江之水的磅礴力量,为成都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能。而三坝水库的开工和李家岩水库的建设推进,则让成都的水又多了两重保障。
3月29日,位于大邑县的成都“第三水源”三坝水库正式开工,同时,位于崇州的李家岩水库也建设得如火如荼,预计将于明年底建成蓄水。从都江堰到李家岩再到三坝,西部群山中,人们正在积极地利用着水的力量,为城市发展积势蓄能。
如果从高空俯瞰,成都平原河网交织密布,如同一条条分布在大地的蓝色血管。那么,坐拥都江堰,河流众多的成都,为何还喊“渴”?
“成都‘缺水’大多数表现在四方面。”成都市水务局规划计划处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成都的缺水具体包括工程性缺水、区域性缺水、水质性缺水、配置性缺水。其中工程型缺水是缺少能留住水的囤蓄水库;区域型缺水是因地理区域位置造成水资源“西多东少”;水质性缺水亦称“污染性缺水”,是水体被污染而失去使用价值造成水资源短缺的现象;配置型缺水是因为水网不完善,没办法实现水资源的均衡配置。
成都缺水的难题其实一直存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国际社会公认的用水紧张线立方米,目前都江堰灌区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071立方米。针对成都喊“渴”的难题,李家岩水库、三坝水库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除了水质性缺水以外的三个问题。有了这两重保障,成都的供水格局将出现重大的改变:未来的成都,将形成以都江堰水源供水为主,本地水源供水为辅,结合利用外调水量的多水源供水格局。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需要遵循的自然规律。城市的发展、人口的承载力、产业的分布,水资源是“刚性标准”。三坝水库的开工,则是天府新区借水营城、乘势而上的开始。
“三坝水库距成都市天府新区仅56公里,具备向成都市天府新区自流供水等优越条件。”成都市水务局规划计划处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三坝水库总库容1.61亿立方米,可向成都市天府新区年平均供水1.01亿立方米,还可向大邑东南平原区和䢺江河灌区提供水源,此外,三坝水库的建设还可以使下游邛崃市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有效提升成都的用水安全。
数字的背后,三坝水库能为成都水资源带来哪些可感可及的改变?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三坝水库与城区间,有着约50公里的管道用于水源的运输。通过这一些管道,三坝水库能将城市用水输送到成都市自来水六、七厂。在应急状态下,这些水源能满足中心城区综合生活需水量的70%,连续供水30天。
站在李家岩水库的建设现场,70余米落差的坝体让人不难想象其建成后的宏伟气势。随着“第二水源”和“第三水源”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成都水资源配置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三大水源供给基地可进一步相互连通,共同为城市发展提供动能。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魏捷仪 陈煦阳 摄影 熊一凡 编辑 刘永豪 实习编辑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