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是由【262346602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不要钱在线阅读,有必要了解更多关于【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的内容,能够正常的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身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22
根据1990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水利管理司主持,以水利管理司、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为主编单位制定的《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0—96。
本标准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利管理司。
、保证工程安全和充分的发挥工程效益,促进水闸管理正规化、规范化,逐步的提升科学管理上的水准,特制定本规范。
、中型工程中的1、2、3级水闸设计,山区、丘陵区的泄水闸及平原区的4、5级水闸设计可参照使用。
,应符合我国的国情,要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管理方便。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应包括:(1)水闸工程各组成部分的覆盖范围。包括上游引水渠、闸室、下游消能防冲工程和两
(2)为保证工程安全,加固维修、美化环境等需要,在水闸工程建筑物覆盖范围以外划出的一些范围,。
注:、2、3级水闸,其规模为中型,则管理范围标准相应降低一级;若为小型则相应降低两级。
(3)管理和运行所必需的其他设施占地。包括管理单位的生产、生活区,多种经营生产区以及职工文化、福利设施等建设占地。
,在工程管理范围以外划定一定的宽度,在此范围内禁止挖洞、建窑、打井、爆破等危害工程安全的活动。水闸工程的保护范围,可依据工程的详细情况确定。
(1)必须在保证工程安全的条件下,合理地综合利用水资源,充分的发挥工程效益。当兴利与防洪矛盾时,兴利应服从防洪。
(4)在通航河道上的水闸,应尽可能保持上、下游河道水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和通航水深。(5)位于鱼类回游河道上的水闸,应尽可能经过控制运用满足鱼类回游的要求。,作为调度运用的依据:
,规定闸门开启次序和开度,力求避免产生集中水流、折冲水流等不利流态。应避免发生震动的闸门开度。
、规模、地质条件等,有明确的目的性地确定工程观测项目,设置相应的观测设施,通过观测达到下列目的:
(1)通过对水闸工程的检查和观测,掌握其状态变化和工作情况,保证工程安全。
、观测设施布置、观测设备选型,提出观测设施的施工安装、观测方法和资料整理分析的技术要求。
,一般在闸的上、下游设自记水位计或水位标尺进行观测,测点应设置在水流平顺、水面平稳、受风浪或泄流影响小的地点。水位标尺或自记水位计的水准基面必须和水闸所采用的水准基面一致。
,根据水位、流量关系,推求出相应的过闸流量。大型水闸为了校核修正水位、流量关系(或水位、开度、流量关系)应在适宜地段设测流断面,用浮标或流速仪进行流量施测。
,一般埋设沉降标点进行观测。沉降标点可布置在闸室和岸墙、翼墙底板的端点和中点。施工期可埋设在底板上,后期引接至上部结构上。,一般埋设测压管或渗压计进行观测。测点的数量及位置,应根据水闸的结构及形式、地下轮廓线形状和基础地质情况等因素确定,并应以能测出基础扬压力的分布和变化为原则,一般布置在地下轮廓线有代表性的转折处。测压断面应不少于两组,每组断面上测点不应该少于三个。对于侧向绕流,观测点可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布置。
,必须对水闸上、下游淤积和冲刷进行观测,以便制定防止冲、淤措施。观测范围视有几率发生冲刷和淤积的范围确定。一般自水闸上、下游扩坦末端起,分别向上、下游延伸相当河渠宽度2~3倍的距离。
:水平位移、伸缩缝、裂缝、结构应力、地基反力、墙后土压力、混凝土碳化和冰凌等。
,应进行伸缩观测,一般在伸缩缝的测点处埋设金属标点或差动式电阻测缝计进行观测。
,需要了解不同工作条件下结构应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工程的控制运用、验证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资料,可设置结构应力观测项目。其测点布置和观测方法,可依照结构设计和科研的需要确定。
,了解地基土和回填土对水闸的作用情况,可设置地基反力和墙背土压力观测项目。
,由于海水或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对水闸混凝土有浸蚀作用,应设置混凝土碳化观测项目。测点设置和观测方法,可根据详细情况确定。
,应对闸前冰凌变化规律和冰压力进行观测,以便采取防冰措施和合理的运用方式,保证建筑物安全。
注1、2、3级水闸,若其规模为中型,观测设备降低一级配置,若规模为小型,降低二级配置观测设备。
,水闸工程应拥有非常良好的交通设施,并应结合施工的需要,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置。
、规模、重要性及运输能力等综合因素,确定内、外交通道路的等级,一般应不低于4级。内、外交通道路的路基、路面及建筑物设计标准,应按其等级,参照公路工程标准和技术规范执行。
,一般应设置交通管理、维修保养、安全运作等附属设施。,应根据水闸级别、规模和所处地理位置,配备少数的运输车辆、船只和机修设备。
注11、2、3级水闸,其规模为中型则降低一级配置交通工具,若为小型降低二级配置。
、控制调度运用的对风、对外通信系统,配备相应的通信设施,并应与所属上级主管单位和防汛指挥中心的通信网联接。
,应根据主管部门制定或批准的通信规划总原则进行,一定要符合国家相关通信工程设计的标准和规范。
,应与邮电通信网连接。很重要的水闸必须设置与有关防汛指挥中心以及当地政府联接的专用通信设备。
、规模和性质,因地制宜地选取不同的通信方式。一般大型水闸和重要的中型水库,特别是分蓄滞洪区的水闸,一定要有两种以上的通信方式,并应具备有线与无线的转接功能。
,采用定型设备或经论证许可的设备,未经按规定鉴定合格的设备不得采用。选用的设备应技术先进、运行可靠、使用简便、维护方便。
。无线电通信设施的机房位置应尽量靠近天线,并应尽可能与其他通信机房布置在一起。,一般来说包括以下部分:
(返回目次)
、方便生活、经济适用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类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项目、规模和建筑标准。
,建立适当规模的综合经营开发生产基地,时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工程管理的良性运行创造条件。
(1)行政技术管理的公用设施,如行政办公室、调度室、档案室、通信室和公安派出所等。专用的通信站网、计算机室,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单独设置。
(2)生产和辅助生产设施,如设备库、材料库、车库、站场、码头和配电室等。规模较大的单位,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建立生产和机修车间。
(3)职工的生活、文化福利设施,如职工住宅、集体宿舍、公共食堂、供电、供水站网工程及其他生活服务设施。
,以集中建设为宜。对于地处偏僻农村,交通闭塞的管理单位,可在就近城镇建立适当规模的后方生活基地。、生活区规划原则
、生活区以靠近水闸枢纽为宜。场地选择以土地平整、防护设施简单、工程量较小、少占或不占基本农田为原则。有条件的地区,也可选在靠近水陆交通较方便的地段和城镇区。
(1)办公及生产设施用房。办公用房:按定编人数,人均建筑面积9~12,定编人数少于50人的管理单位,可适当增加。专业性办公用房:调度室、计算站、通信室、资料档案室等办公用房,建筑面积按使用功能和管理操作要求,具体确定。生产和辅助生产的机修车间,防汛材料仓库、动力配电房、车库、站场等建筑面积,应根据生产能力,仓储性质和规模,管理操作的要求和防汛任务具体确定。
(2)生活、文化福利设施。职工生活、文化福利设施的建筑面积按定编人数人均35~37确定。其中招待所、公共食堂、浴室、托儿所、文化室、医务室等文化福利设施,按定编人数,人均5控制。
(3)管理单位庭院环境工程及环境绿化美化设施,包括围墙、大门、传达室、院内道路、上下水、院内照明、绿化美化等,应通过总体设计和建筑布局,确定其场地面积。居住区绿化面积,人均不少于3~5。公共绿化地,人均不少于7~11。居住区总占地面积人均不少于40~60。
(4)需在附近城镇建立后方生活基地的管理单位,前、后方建房面积应统筹安排,可适当增加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
(5)扩建、加固工程,除已有生产、生活设施外,可比照新建工程管理单位的房屋建筑面积指标,增加建房面积。
、生活区应拥有非常良好的供排水设施。一般宜充分接引临近地区现有的永久性供排水设施或利用施工其临时性供排水设施,加以改造。单独兴建供排水设施时,宜根据估算的供排水量,选定适当的取水水源和排放地点,建立专用的供排水系统。
、通信系统、闸门启闭设备的动力系统和现场照明,均属一级用电负荷,除正常供电电源外,应设置事故备用电源,以保障正常供电中断时继续供电。
,因地制宜,对规模较大、人口居住集中的单位,有条件时可采用自备小型锅炉供热。
、安静卫生和雅致的生活工作环境,水闸管理单位应在生产、生活区和保护范围内种草、植树,以保持水土,净化环境。管理单位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种植一些易栽易长、枝叶繁茂和经济价值高的花、草、树木,以提高经济和观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