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技术支撑,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们国家社会信用标准化工作有序、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通过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关键词“信用”“诚信”检索发现,截止到目前已发布信用相关国家标准80项,涵盖基础通用标准、质量信用标准、企业信用标准、电子商务信用标准及信用信息共享标准等领域。
信用相关国家标准主要归口单位为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关标准69项。此外,归口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商务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标准各2项,归口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电子商务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全国行政管理和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各1项。现行标准78项,即将实施标准2项,分别是GB/Z 41687-2022《帮扶对象 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规范》、GB/Z 41688-2022《帮扶对象 个人信用档案信息规范》,将于2023年5月1日实施。
信用相关国家标准最早发布于2008年。该年度发布标准3项,分别是GB/T 22120-2008《企业信用数据项规范》、GB/T 22116-2008《企业信用等级表示方法》、GB/T 22118-2008《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规范》。之后大多分布在在2011年(发布标准8项),2015年(发布标准10项),2017年(发布标准11项),2018年(发布标准10项),2020年(发布标准11项)和2021年(发布标准11项)。
标准内容大多分布在在信用评估和信用信息方面。其中涉及到信用评估的标准有23条,包括企业信用评估、供应商信用评估、认证机构信用评估、职业经理人信用评估、社会组织信用评估、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用评估等。涉及信息类标准24条,包括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规范,公共信用信息分类与编码规范、资源标识规则、数据元、代码集等。